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于70年代初由我省著名呼吸病专家赵彬创立,时称内科呼吸组,是我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之一。 1975年设立气管镜室和肺功能室,1976年成立变态反应室,1980年建立呼吸实验室、血气分析室和病理细胞学室。当时的呼吸内科医生王国斌、马厚志、朱仪娴分别担任了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河南省胸科医院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和河南省结核病院院长职务。1983年马厚志副院长在当时的干部病房创立了新的呼吸科,故分别称为一内呼吸科与二内呼吸科(现为内科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和老年病临床医学部呼吸科)。1986年成为河南省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心,2003年创建了河南省唯一的河南省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2004年起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006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认定为重点专科并通过了国家药品临床实验研究基地验收。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役中,该专业组为最终取得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有五位医生获得了国家和省级的奖励,呼吸内科被授予了河南省抗击非典优秀基层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内科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6人,博士1人、硕士7人,各级护理人员30人;拥有正规床位74张,床位平均使用率110%,其中RICU床位8张。年收治病人2400余人次,专科年门诊量32000余人次。年内镜检查1000人次以上,血气分析1500余人次,肺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功能检查1000人次,变态反应检测约400人次,气道反应性测定1000人次。2006年收入近1700万。
老年临床医学部呼吸现有医护人员40余人,其中,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省管专家1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各级护理人员20余人,硕士生辅助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2人。年门诊量近5000人次,年住院病人700余人次。
该科是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是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省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截止目前,该科培养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后流动研修2人,在读硕士生2人,年平均接受各类进修学习人员50余人,实习生200余人。科室曾多次受到卫生厅和医院的表彰,获先进科室、抗非典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该科设有门诊、病房(四个病区)、睡眠呼吸监测中心、纤维支气管镜室。拥有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全数字多导睡眠监测仪及射频消融治疗仪、心电监护及除颤起搏器、Olympus纤支镜、排痰机等先进诊断和治疗仪器。
该科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救治了大量的疑难和危重病人(如呼吸衰竭、大咯血、重症哮喘等),成为呼吸系统疑难、少见、危重疾病救治中心,承担临近省份、省内、院内大量疑难病例会诊任务。
该科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攻关,着力解决呼吸病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睡眠呼吸相关疾病、哮喘及慢阻肺、机械通气及重症,纤支镜介入为重点专业方向,并开展肺心病、肺癌、肺栓塞的研究,先后获省部级成果奖8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普文章50篇。目前承担河南省卫生厅、科技厅及国家级多项课题;并且与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广州市呼吸病研究所、中国医科院分子生物学重点试验室、北京朝阳医院、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省中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等建立有良好合作关系。开展了肺纤维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肺功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研究。
优势技术展示
间质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ILD)现在更多地被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 DPLD),DPLD是指一大组不同性质的肺部疾病,它们弥漫分布于双肺。该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少特异性,虽然影像学上有一些特点,但常不能作为确定诊断的绝对依据。开胸肺活检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由于DPLD涵盖的病种太多,其中仅有少数几种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疾患无有效治疗措施,预后极差,因此成为呼吸专科医师临床工作中的难题。近年来,内科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对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开展研究,采用局麻开胸肺活检获取病理组织,提出临床-放射-病理综合诊断模式,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得到国内呼吸界专家认可,跟上了国际上发展趋势。尤其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学分类得到证实,并陆续确诊一些罕见疾病。为进一步研究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对该病的诊断率,减少了误诊率,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多发病,我省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发病率,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但大多数病人,包括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对支气管哮喘的危害及规范化治疗没有足够的认识!内科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及规范化治疗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并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会,在我省广泛推广WHO制定的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创意(GINA),使我省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方面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是常见多发病,死亡率30%,而经及时正确治疗后死亡率可下降至7%,因此肺栓塞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临床医生缺乏对该病的诊断意识,抗凝及溶栓治疗不规范,造成许多误诊和漏诊。内科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参加了全国肺栓塞协作组,在我省率先推行肺栓塞的规范化诊治方案,成立了多学科相互协作的肺栓塞患者就诊的绿色通道,提高了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和规范化治疗,明显降低了肺栓塞的死亡率。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多发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花粉、尘螨、真菌和宠物等致敏因素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是“唯一可以影响过敏性疾病基础机制从而改变其自然进程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内科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在我省率先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疫苗,进行对过敏性疾病治疗,其长期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采用“四位一体”的方案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科普宣教,已经逐渐走上规范化诊疗的轨道。
睡眠呼吸
河南省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由卫生厅批准的省内第一个省级睡眠中心,截至目前也是唯一一个省级睡眠中心。经近几年发展,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具备自己风格和模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呼吸科专业之一,睡眠呼吸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和其基础及临床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承担下级医院的进修、培训教学任务。建立了专业的网站,促进了河南省的睡眠呼吸学科的发展。
睡眠中心有最先进的多导睡眠诊断仪,每年监测病人数600~700人次、技术设备均是国内一流。白天可以做小睡试验、睡眠潜伏试验、呼吸暂停病人的压力滴定、呼吸机的调试等。射频消融门诊微创手术。诊断及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推广的个体化、治疗综合方案。同时注重科普宣教、咨询、电话随访。对重度呼吸暂停病人无创通气的治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哮喘与慢阻肺
老年病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在哮喘、COPD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方面已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已承担课题:ERK信号传导途径对HASMCs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哮喘长期控制-ACT全省推广工作已初见成效,哮喘的规范化诊治在理论与实践上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已积极开展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等指标评估,及系统治疗(包括改善症状和综合性康复治疗),尤其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采取多种形式、个体化、科学化方案,并初见成效。
纤支镜及肺癌介入
老年病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在全省最早拥有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操作者均有千例以上实际操作经验。同时承担省内纤支镜医师的培训及病人会诊工作。在气管镜盲检、 全肺灌洗的临床应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气道狭窄、、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等方面为省内独有或领先。已开展无痛气管镜检查、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安放气管——支气管支架、肺大灌洗治疗、经气管镜激光治疗;正在逐步开展以下新项目:冷冻治疗、球囊扩张治疗、组织针吸活检、气管内放疗、离子置入术、经气管镜肺减容术、荧光及超声支气管镜腔内后装放疗、光动力治疗、超细支气管镜、电子导航支气管镜等。
机械通气及重症
老年病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呼衰患者序贯通气技术、气管切开患者长期戴机治疗护理、睡眠呼吸暂停的长期无创治疗均达国内先进水平。通过无创机械通气支持成功抢救重度ARDS、重叠综合症患者,根据以往工作基础并借鉴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呼衰患者序贯通气系统方案。提出了ARDS通气治疗与非通气疗法并重的思路并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