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化疗和多学科(化疗、放疗、手术、生物疗法、介入治疗、同位素治疗、中医治疗等)综合治疗科学程序的临床应用研究,以及人体各系统恶性实体肿瘤及并发症的临床诊治,专业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现有床位58张,医护人员16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博士1人,硕士3人,主管护师2人。
该科开展了10多项治疗和咨询服务项目。胃癌的化疗及化疗与手术的合理联合应用,胃癌化疗与基因治疗的联合应用,食管癌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综合治疗,肺癌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与肿瘤坏死因子联用的联合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小细胞未分化癌的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结肠癌、膀胱癌、胰腺癌的化疗及综合治疗合理模式,肝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基因治疗,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淋巴因子疗法,过继性免疫疗法)及化学免疫疗法,癌性胸、腹水的局部灌注化疗及过继性免疫疗法,恶性淋巴瘤的化疗、与单抗靶向治疗结合的联合化疗和多学科合理综合治疗模式等,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该科还开展了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联合化疗,鼻咽癌、甲状腺癌、软组织恶性肿瘤、骨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睾丸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的化疗及综合治疗等项目。
此外,该科在处理脑转移瘤、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肿瘤晚期病人的恶液质、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电解质紊乱、癌痛,以及气管、食管瘘,食管及胆道的机械性梗阻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科室联系电话:0371-65580192
主要治疗项目介绍:
食管癌的综合治疗
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内容主要包括化疗、手术、放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合理联合应用上述疗法是提高食管癌治疗水平的关键。本学科经过20余年的探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出了食管癌综合治疗科学合理模式。根据病期、病理、机体状态、化疗敏感性预测检查结果,食管癌的综合治疗科学模式分以下几种形式:
1.对癌灶局限于原发部位、无远处转移、病变长度不超过6cm的食管癌病人,我院采用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这一治疗模式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术中肿瘤的播散,也最大可能的消灭了体内的微小转移灶,减少了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几率,明显延长了无病生存期。而且术前的药物治疗为术后疗效评价和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如何选择新辅助化疗方案,如何确定术前是选择放疗或是化疗,要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病灶病理分类以及患者的机体状况而定。
2、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或有远处转移晚期患者,采用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并重的原则。而涉及危机生命或影响生活质量的局部问题则须优先解决局部问题。对于不同的转移部位我们采取不同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策略,灵活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使90%以上的晚期患者改善了生活质量。如有的肝转移者要肝动脉栓塞化疗配合全身治疗同步或序惯进行,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有表浅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病人,则合理安排化疗,放疗,基因治疗以及手术等措施。而对有脑转移者,我们制定出与传统治疗模式完全不同治疗规范,完美结合了普通放疗,伽玛刀,化疗等方法,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对于并发管腔梗阻者,我们充分发挥介入治疗的缓解症状快的优势,联合全身治疗稳定期长的特点,运用我们的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并重的原则,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3、对于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患者,由于大部分患者使用过多种治疗方法,经历过多周期、多方案的化疗,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疗效的关键。我院在规范化操作各种国内外标准治疗方案的同时,也总结出蕴涵着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治疗方法。结合近几年肿瘤基因治疗,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使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耐药的产生,我们以p53、PCNA、EGFR等生物学指标及肿瘤药敏试验结果对食管癌病人进行筛选,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设计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该治疗模式具有可靠科学理论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胃癌的综合治疗
胃癌综合治疗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均缺乏系统的研究,临床治疗中对疗发的选择缺乏科学合理性,治疗水平难以提高。本学科近年来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在研究总结出新型高效联合化疗方案基础上,探索出了较理想的胃癌综合治疗科学模式,使胃癌的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该项目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我院所承担的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证实,拓扑异构酶抑制剂VM-26的体外抗癌活性是VP-16的5~10倍。临床研究证实以VM-26代替VP-16组成VDF方案对胃癌的有效率达到70~75%,较传统的以VP-16为主的EDF方案有效率40~50%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并且病情稳定率接近100%,该研究结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我们利用VDF方案对胃癌细胞的强有效的杀伤作用,将该方案应用于局部晚期胃癌的术前化疗,使70%的患者重新得到了手术的机会,改变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胃癌术前化疗无益的观点,极大地改善了胃癌综合治疗的疗效。而且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和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延长术后生存率。术后辅助化疗使晚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提高到43%。
3、对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人,应用合适的化疗方案,可使70~75%的病人的胃癌病灶及转移灶缩小二分之一以上,中位缓解期9个月,无一例恶化,3年生存率为19%。胃癌极易发生肝内转移,VDF方案对肝内转移灶具有与原发灶同样的良好效果(有效率73%),在胃癌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得到有效控制和显著缩小的基础上,再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使肝内癌灶得到更强有效的控制,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4、随着基因治疗和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我院承担的基因治疗在胃癌治疗上的应用的重大科研课题基础和临床部分正在进行之中。临床和实验室的研究都将填补我国胃癌基因治疗的空白。
肺癌的综合治疗
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已构成人类第二个主要死亡原因,居各部位癌症死亡率之首,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者分别占肺癌发病总数的80%和20%。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能手术切除者,尽量手术切除,术前或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对于不完全切除、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例和化疗后残留的局限病灶予以放射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后的生存率并不太理想,术后有70%的患者发生复发和转移,因此我院为提高术后的长期无病生存率,初步形成科学的治疗规范。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早期清除体内微小转移灶,增加肿瘤完全切除的机会,减少术中肿瘤播散的机会,降低肿瘤分期,有助于客观评价肺癌对化疗的敏感性,从而确定有效的化疗药物。术后辅助化疗有助于对微小转移灶的全身控制。
新近据NCCN公布的资料,术后辅助化疗也使早期病人明显受益,提倡早期病例的术后辅助化疗。目前在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中含铂方案仍为首选方案,含铂两药方案优于单药方案,也优于三药方案,多采用VP-16、NVB、Taxol、GEM、Docetaxel、CPT-11与铂类的联合。
此外细胞因子、过继免疫治疗也参与肺癌的综合治疗,尤其在癌性胸水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该科率先将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与联合化疗连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中医药扶正固本治疗也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领域内涌现出一批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靶向治疗药物。如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Iressa,Tarceva,C225,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Avastin以及多靶点叶酸拮抗剂alimta,该科在省内率先应用Iressa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迅速缓解肺癌相关症状,稳定病情,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小细胞肺癌具有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进展快,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对化、放疗敏感的特点,故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放疗、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
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处理,我院采用EP、CAP方案交叉或序贯应用,同时或序贯进行放疗,以进一步增加对于局部肿瘤的控制,对于病情稳定、病变局限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残留病灶,该综合治疗模式在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广泛期除EP、CAP方案外,DDP/CPT-11方案也可采纳。二线化疗方案可考虑应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健择及异环磷酰胺,拓扑替康、依立替康、健择、紫杉醇、口服VP-16或诺维本,肿瘤复发超过6个月以上者,仍可维持一线治疗方案。
有研究报告诊断小细胞肺癌后2年,脑部转移的发生率接近50%,我院在未发现脑转移的病人的治疗时,就考虑到使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大大减少了脑转移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骨转移病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应用帕米磷酸盐,放疗,化疗,锶89,钐153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缓解骨转移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癌性胸腹水者优先处理有症状的恶性腔内积液,短期内序惯使用作用机制不同而疗效好的药物,使积液减少或消失。然后再全身治疗,争取最好的疗效。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死亡率有所下降,其原因应归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进展。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涉及到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我院对于Ⅰ、Ⅱ期乳腺癌一般先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人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等决定是否作辅助治疗和做什么治疗。Ⅲ期乳腺癌先做术前化疗,以后做根治手术。术后化疗,放疗以及根据受体状况作内分泌治疗。根据HER-2状况做靶向治疗。Ⅳ期乳腺癌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必要时行姑息性手术切除或放疗。对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我院根据国际乳腺癌治疗规范,严格操作术后标准化疗方案,慎重分析影响预后因素,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乳癌癌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MF,CAF,CEF,CMFVP,AC-T,AT,NA,TP,AC等,有效率45---80%。内分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三苯氧胺、甲孕酮,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依西美坦等,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类。根据月经状况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对于晚期乳腺癌,全面分析既往的治疗情况,转移的部位,患者的机体状况再选择合适的二线化疗,二线内分泌治疗,必要时辅以局部放疗或肝动脉栓塞化疗或放射离子植入治疗加强局部的控制率。乳腺癌的规范治疗可以减少复发和转移,明显改善预后,即使晚期病人也可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延长生存期。
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肠癌的发病率为直肠癌的2.5倍,其发病率在40岁以后明显升高,其中98%的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结肠癌占69%,一半以上为乙状结肠(35%)和盲肠(22%);直肠癌占31%。其特异性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结肠上皮基因突变有关。腺瘤样息肉是大多数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还有炎症性肠病、高脂低纤维饮食、缺乏维生素、缺钙、硒等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其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其病理分期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复发、转移。
对于早期、局限性、无转移的结肠癌,我们首选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再予免疫、中医中药扶正等治疗。有转移的结直肠癌术后应常规化疗,或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术后再巩固化疗,可以降低复发、转移和死亡率。直肠癌患者发生盆腔局部复发的危险性为25%~50%,与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及累及淋巴结的数目相关,术前或术后的全身化疗、盆腔放疗都能够降低局部复发的危险性,同时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我院参照国际结直肠癌治疗规范,结合我院多年肿瘤治疗经验合理制定各种不同分期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术后常规化疗的患者,使用国际结直肠癌治疗规范推荐使用的化疗方案如FOLFOX系列方案,FOLFRI方案等使肿瘤的复发率下降41%。对于晚期患者,依据患者的不同转移部位和患者机体情况,选择联合化疗或单药治疗,或者手术或介入治疗,放疗。对于体质虚弱,高龄,或多次治疗的患者我们除选用化疗外,还使用单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等以最大可能性增加疗效,改善预后。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的了解不断深入,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早期诊断、治疗的手段。
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占恶性淋巴瘤85%-90%,霍奇金病只占10%-15%,而在欧美国家,霍奇金病占恶性淋巴瘤40%-45%。霍奇金病为单一疾病,经过合理治疗后有较好的预后,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高度一致性,由属不同病理亚型、恶性程度不同的疾病组成,根据临床预后,分为低危型、中危型和高危型,根据瘤细胞表面分子表示不同又分为B细胞源性和T细胞源性,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的首次治疗前应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原发病变的部位及肿瘤的发展趋势等因素,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制订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方案,最大限度杀灭肿瘤,保护机体,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对既往已进行治疗的患者,也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并对既往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抓住病人的主要问题,兼顾全面,做到合理综合治疗。近年来采用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霍奇金病60%-90%可得到治愈,非霍奇金淋巴瘤50%以上可以长期缓解,成为肿瘤学中一个十分令人鼓舞的领域。
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为主,其他治疗方法也不可缺少,外科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为局部治疗,化学治疗、中医中药和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治疗为全身治疗。各种治疗手段各有其优缺点,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失时机,合理应用,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外科手术对于病理活检、消化道等较局限原发淋巴瘤或发生梗阻以及穿孔等均是必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确诊以后,应用化疗对疾病予全身控制,对于残留局限性病变进行局部放疗,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增多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化学治疗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比重增加,临床研究显示,恶性淋巴瘤的远期生存与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密切相关,近年来各种支持治疗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等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化学治疗的效果,还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CD20单抗美罗华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与化疗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尤其是干扰素与化疗并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中医中药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改善病人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肾癌的综合治疗
肾癌占原发性肾肿瘤的85%。对于不同细胞类型和不同分期的肾癌治疗的原则和预后不同。肾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免疫治疗,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方法,合理地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我院对于早期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免疫治疗可改善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对于肿瘤侵犯肾包膜,肾盂和淋巴结又转移的病人,术后辅以放、化疗,免疫治疗和生物化学治疗可改善预后。而晚期转移性肾癌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种治疗方法将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肾细胞癌对化疗不敏感,故免疫治疗和生化调节治疗是术后常用的治疗手段。我院在传统的免疫治疗方法(白介素和干扰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体CIK细胞体外培养和回输的过继免疫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未分化癌和颗粒细胞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较单用免疫治疗疗效好。除传统的化疗方案外,该科精心设计了包括近几年的新药在内的全新的治疗方案,改善了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肿瘤坏死因子等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热点,其在肾癌上的应用已取得一定的疗效。该科已开展了有关方法的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
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易早期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其治疗方法涉及到手术,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
对于临床分期较早的患者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使部分患者长期生存。而年老体弱者可不手术,给与内分泌治疗,也可使大部分的患者长期生存。中晚期的患者则以内分泌治疗,适形调强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同位素治疗等方法综合治疗。
前列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内分泌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我院合理使用各种内分泌治疗方法配合化疗,同位素治疗,免疫治疗,使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传统化疗方案无效的病人,该科联合紫杉醇等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中晚期的病人,使大部分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对于有骨转移的患者,应用帕米磷酸盐类药物和同位素磷32,锶89,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延缓了病情的发展;同时配合外放疗或碘125 内置放疗等方法使部分转移性疑难病例再次得到救治。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