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是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仅有的6家高血压病专科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的高血压病专科,其专科设置及规模位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医院临床重点科室、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河南省高血压控制研究中心及高血压网络均设在该科。科室设置床位38张,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拥有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主管护师1人,住院医师1人,医护人员共18人。
该科设有门诊、病房、临床研究室、高血压网络、测压室、实验室等工作单元,配备了先进、精良的医疗设备。装备有终生全程监控高血压患者专用“高血压网络”,开展有智能化DNAMAPASAP无创血压测量技术、“血浆游离3甲氧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测定技术”、“体位血压测量”、“动脉弹性指数测定”、“盐敏感试验”、“体重脂肪测定”、“超声降脂技术”、“血浆肾素、醛固酮(限盐和呋塞米)激发试验”以及肾上腺、肾动脉及主动脉影像重建、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等技术。
在高血压科成立以来的4年多时间里,经过全科人员的艰苦创业,在国内高血压专业领域已经取得稳固的学术地位,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控制率接近100%,诊治水平已经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对肾动脉狭窄诊治的病例数已达数千例,位居全国前列;诊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近百例;发现并治愈了世界上首例JG细胞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瘤并肾上腺腺瘤;诊治了我省首例11-β羟化酶缺陷症。通过自学及外派学习,该科已经培养了一批在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在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控制、病因研究、继发性高血压鉴别与治疗、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及研究、难治性高血压的控制、少年儿童高血压的诊治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成功举办了全国高血压进展学习班,在各地市县医院举办了大量的专业讲座,为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科还非常重视科普教育,不仅通过各级新闻媒体积极进行科普宣传,而且已在各地市举办科普讲座200余场次,发放“高血压患者手册”10万余册,赠送高血压防治音像光盘1万余张,极大地提高了高血压知识的普及。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美国、加拿大等地的高血压患者慕名前来诊治。
科室成立以来已完成科研成果四项,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厅科技进步奖两项,出版专业著作3部,获国家专利4项。在国内外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优势技术展示
难治性高血压的现代化诊治
难治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15%,仅我省难治性高血压就达150万。引发心、脑、肾、眼及血管等并发症的几率远远高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难治性高血压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涉及到多个系统,有些抑郁症惊恐发作的患者临床表现酷似嗜铬细胞瘤。很多患者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抑郁症、并心脑肾等并发症,治疗极其困难。高血压科成立4年来就接诊全国各地难治性高血压1000余例,100%临床治愈,得到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难治性高血压的综合诊治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治
肾血管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10%,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可引起难治性高血压,严重时出现肾功能不全或肾萎缩。高血压科通过双肾动脉螺旋增强CT、超声、放射性核素、血浆肾素活性测定、肾血管造影等技术准确诊断该类患者数千例,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肾上腺性高血压最新优化诊断治疗
肾上腺疾患所致的高血压临床常见的有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增生、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性疾病等,因其治疗方法不同,故术前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经过4年多的探索,我们研究制定出一整套术前鉴别诊断的规范化程序,临床验证其费用低、准确率高。可疑肾上腺性高血压患者行螺旋CT肾上腺薄层扫描定位诊断,然后据不同的临床特征进行不同的定性诊断,包括血浆肾素活性基础及激发试验、血浆醛固酮基础及激发试验、ARR值评估、血浆皮质醇节律测定、血尿MN、NMN测定、基因测定、血浆性激素测定等。4年多的时间我们诊断出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数十例、11-β羟化酶缺乏症1例,经过口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诊断出肾上腺腺瘤和嗜铬细胞瘤性高血压近百例,经手术治疗已治愈。
高血压网络
高血压的发病率达18.88%,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亿6千万,我省约有1千5百万人患高血压,居全国之首,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在卫生厅及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创立了高血压网络,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编制的专业软件逐步建立一个由省到各个地市、县、乡和社区的高血压防治网。达到省级高血压专家-各地市-社区医生-高血压患者之间远距离对话,实现全省高血压控制专业水平同步化。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对病人的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各个数据进行终生动态监控,大大提高了高血压的控制率。该研究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上海几个国家级医院高血压科的著名专家均给予很高的评价,建议全国推广使用。
血浆肾素活性激发试验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造成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低血浆肾素活性为其重要临床表现特征。然而,基础肾素活性测定存在较高的假阳性。为解决这一难题,经反复研究探索,高血压科率先开创了肾素激发试验,包括低盐饮食加立位和呋噻米加立位激发试验。开展4年来,准确诊断出原醛患者百余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动脉功能测定
DO-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专家Dr.Jay.N.Coh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历时30年开发而成。于2001年11月被美国FDA批准问世。高血压科于2004年在全省首家开展该项检查,迄今已完成5000余例。该检查操作简单,无创,准确性高,可重复动态观测,能够同时反映大、小动脉的顺应性。
动脉功能测定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1)可早期了解血管功能状况,帮助诊断早期心血管疾病。2)更快更多地提供患者的动脉信息,进行病情评价及危险性分层,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3)动脉弹性指数的下降可作为重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4)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非药物及药物治疗措施的疗效进行评估。
3-甲氧基肾上腺素及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
嗜铬细胞瘤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嗜铬细胞瘤的定性检测多是检测血、尿儿茶酚胺以及尿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最终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
3--甲氧基肾上腺素及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分别是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中间代谢产物。早在2002年荷兰大学Radboud大学医学中心Lenders等报道,血浆游离3-甲氧基肾上腺素及游离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概率接近100%,是国际上确定和排除嗜铬细胞瘤诊断最好的试验方法。高血压科于2004年在全国首家开展该项检测技术。迄今已完成标本量2000余例,对于嗜铬细胞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与国际上报道相似。留取血样不受食物的影响,抽取静脉血3毫升,离心待检。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4月21日
星期一
4月22日
星期二
4月23日
星期三
4月24日
星期四